2011年3月,我公司歷經3年研發并已成熟應用的《供熱系統監測與控制改造技術》獲得黑龍江省城鄉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簡要技術說明及主要技術性能指標:
該技術是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既有建筑供熱空調系統改造技術研究》2006BAJ03A05-07課題中的研究內容,針對供熱管網系統監測與控制改造技術的應用研究。
目前,北方城市供熱管網規模日益擴大,新增供熱負荷和既有管網能力矛盾日益突出。既有供熱系統缺少有效的運行監測調控手段,供熱運行參數采用不合理的“大流量,小溫差”運行方式,供熱參數不能及時隨室外氣溫變化調整等問題,致使用戶冷熱不均。一些用戶的室溫達不到設計標準要求,甚至自己還要再輔助加熱;而另一部分用戶則室溫過高,開窗通風,導致能耗高、熱量浪費。采用先進的熱網調控技術提高熱能利用率是節約能源、降低運行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重要措施之一。
該項技術主要應用于集中供熱的熱力管網,采用混水直供調節原理和控制策略,利用公共ADSL VPN寬帶網絡由主控中心對熱網實行遠程統一調節控制,消除熱用戶之間的水平熱力失調,實現按需供熱。所開發的技術可分為:數據采集與控制技術、數據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信息管理技術。該技術方案不僅實現現有系統所要求的監控指標,而且為今后熱網的擴容、更加靈活的控制性能及強大的調度管理與決策表現出優良的設計規范和能力,進而全面提高供熱質量,降低運行成本,在國內是較早開展這種供熱監控技術研究并得到成功應用的項目,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該技術已可靠成熟應用在供熱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熱力站數量超過50個的區域供熱管網,由主控中心按該技術提出的控制原理對混水直供熱網實現遠程統一調節控制。研發以松下新型PLC FPX-C30R為核心的數據采集模塊和控制模塊,實現大數據量點(128點)的模擬量采集與控制,從而使系統造價降低1/3—1/2。該技術具備安全報警系統,可以遠程多地點監視整個熱網所有熱站的失水、超壓、低溫、電機運行、門禁等報警信息。對熱源和熱力站參數監控采用圖示化方式,方便、快速。主控命令下達速度不超過1秒,調節結果反饋不超過4秒。根據國內技術查新結果,項目技術具有獨創性。
監控技術的全面應用可為供熱單位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有效的熱網平衡調節使北安市熱網每年節約熱能達到28000GJ;通過監控失水,每天節約補水2735t,單位面積電耗降低了18.6%,每年可直接節約供熱成本220多萬元。
該供熱監測控制技術消除熱用戶之間的熱力失調,實現整個熱網按需供熱;保證了熱網的供熱質量,為供熱節省了大量的熱能,減少了有害氣體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我國寒冷、嚴寒地區集中供熱管網具有廣闊的應用推廣前景。